改廁易,污水處理難?農村改廁污水處理存隱憂
來源:環保在線 作者:網絡 日期:2022-10-08
經過多年改廁,一些農村仍存在化糞池污水缺乏專人收集處理,村級污水處理站運行不暢等問題,不僅影響“廁所革命”實效,還造成“二次污染”。
1
改廁污水處理不當造成“二次污染”
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,當前一些農村地區,或是沒有能力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和處理設施,或是污水處理設施建了用不了、用不好,導致改廁污水處理成難題。
根據污水處理方式,農村改廁分為分散式和集中式。分散式改廁,化糞池的污水主要由群眾自行處理。半月談記者在多地走訪發現,一些農戶或因不會處理、無處處理、處理麻煩等原因,將化糞池污水直接排入農村溝渠、農田,或因“氣味擾民”而棄用廁所。
西北某地農民大宏家在2018年底完成改廁,但廁所只用了半年就棄用了。他說,新廁化糞池不到半年就滿了,臭氣熏天,村里沒有收集處理設施,只能把化糞池挖出來,把污水排到農田,改用旱廁。
基層干部反映,農村改廁修建的化糞池容積較小,過一段時間就得清掏,增加了群眾處置污水成本。而且,清理化糞池頻次過高,易發生滲漏和混排,影響糞污無害化處理結果。
一些村莊集中處理污水,雖建了小型污水處理站,但也造成“二次污染”。半月談記者在西部某村屯看到,該村小型污水處理站大門緊閉,門口雜草叢生,內部環境臟亂,電閘上的按鈕沒有亮燈,污水處理站排出的水富營養化明顯。
2
后續管護不力、技術不成熟是主因
西北某山區縣改廁以分散式為主,縣里2年前為鄉鎮配套了吸糞車,但停放在村部的吸糞車幾乎沒有使用過的痕跡。
西部某省農業農村廳干部表示,農村改廁后續運維資金主要靠基層負擔,污水處理設備運行3至5年就要維修,維修成本高,導致部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處于非正常運行或停止運行的狀態。
基層籌集改廁管護資金也是一大難題。云南省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,當地財政收入還算可以,但農村改廁點多面廣,后續還需要鄉村配套資金,對于村集體經濟較弱的村而言,存在不小困難。
半月談記者了解到,集中式改廁依靠地下管網集中處理污水,問題相對較少;分散式改廁主要靠生物菌、三格化糞池自然降解等方式處理污水,部分技術尚不成熟,且后續管護比較復雜。即使解決了污水的收儲問題,因為反臭,分散式改廁的體驗并不理想。
有基層干部坦言,受經濟、技術等條件的制約,村鎮污水處理難以采用較為成熟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,而現有的生態型工藝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,處理污水效果不夠理想。
3
多措并舉,治好農村廁所污水
農村改廁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,資金需求量大,各級財政應加大投入。基層干部認為,對一些村莊集中、建設規模較大的污水處理設施,可動員和支持企業、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,發動群眾投資、投工、投勞,并通過整合農村改廁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等方式籌措資金。
專家表示,為加大農村改廁后續管護力度,可以成立、引入專業化的環保公司,統一開展農村改廁工程建設、維護與管理;或由鄉鎮成立農村改廁污水處理專業隊伍,保障清潔人員的工資待遇,建立“發現、上報、解決”的機制。